.:. 草榴社區 » 技術討論區 » 说历史:九一八不抵抗的责任
--> 本頁主題: 说历史:九一八不抵抗的责任 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
我本英雄


級別:精靈王 ( 12 )
發帖:1401
威望:2341 點
金錢:25729 USD
貢獻:46955 點
註冊:2014-07-04


说历史:九一八不抵抗的责任



张学良晚年重获自由后,曾对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的工作人员回忆:九一八不抵抗是他的决定,与蒋介石无关,并且当时蒋介石已经下野,南京中央是孙科任行政院长。张学良也曾电报通报、请示中央,中央的回电都是要张学良“相机行事”“便宜行事”。并没有给张具体的应对指示。


当然,中央这样处置也是有原因的,当年蒋冯阎中原大战,张学良率兵出关,武装调停,支持蒋介石击败冯阎。中原大战后,张学良三分天下有其二,获得了黄河以北的实际控制权,南京中央只是名义上统一了全国。


对于中央,张学良在外交方针上当然要保持一致。当年东北军改旗易帜,归顺中央,也是因为东北夹在了日俄两大帝国之间,以东北军自己的实力无法应对。这也是杨永泰建议老蒋针对张学良的策略:和他谈谈外交。因为外交的确是张学良的软肋。至于内政,比如人事任免,张学良决定后,报备南京,给中央一个面子,中央是不会有任何异议的。


九一八爆发之前的几天,全东北的军警机关群发过电报到东北大地的各个分局和派出所,电文的内容是这样说的:“……日人一旦挑衅,应尽量忍让……”。


关于这个对设想中的日本军人可能的挑衅行为进行忍让的电报,还有许多的旁证。例如,依据1949年9月23日和29日伪满洲国战犯于芷山的口供,在 “九一八事变”前后的那段时间里,他作为东北军的将领之一,曾经先后一共收到过八至九封的电报,都是东北军副司令发过来的,内容都是一个样:“对于日军的挑衅,不许抵抗。”(《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资料选编》)


1931年9月18日晚上,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,东北军遵命未予抵抗、全线退让。


张学良晚年承认对于日本人的行为,他判断错了,认为日本人只是闹点摩擦,不会扩大事态。张学良在日本军政高层是有其情报渠道的,日本军政高层反对对东北用兵。而张学良说他即使站在日本的立场看,日本出兵东北都是不智的,因为对他们自己不利,日本人应该不会这样干。所以张学良就决定“忍一时风平浪静,退一步海阔天空”,“以不抵抗为抵抗”。而且他的这个方针也是符合南京和老蒋对日的一贯外交方针的。


9月23日,蒋介石对国民发表了这样的演说:“……以公理对强权,以和平对野蛮,暂时采取逆来顺受的态度,以等待国联公理之判决……”(参王芸生《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》)


蒋介石于九一八事变爆发五天之后发表的这个演说表明:蒋介石无论事前、事后,对日本的态度始终未变:暂时不抵抗。



九一八事变,到底是谁下令不抵抗?这个问题比较客观的结论应该是:



1、蒋介石当时不想和日本打仗,事前、事后都是如此,并且给张学良发过妥协忍让的总指导方针;



2、张学良依据蒋介石的指导方针以及自己个人的判断,事前、事后的态度都是明确一致的:不抵抗。


总而言之,“不抵抗”,是当时蒋介石和张学良两个人共同的对日方针。只不过南京中央其实是不可能完全约束张学良的,更何况“将在外,令君命有所不受”,张学良如果自己真要打,南京也是拦不住的。用张学良的话说:黄河以北自己有绝对权力,总不能享受了这个权利带来的利益,出事后又把责任推给中央吧。所以张晚年对于九一八不抵抗承担了全部责任:自己判断错了。




赞(2)
DMCA / ABUSE REPORT | TOP Posted: 10-26 12:38 樓主 引用 | 發表評論
怒吼旳蚂蚁


級別:俠客 ( 9 )
發帖:200
威望:21 點
金錢:7220 USD
貢獻:5000 點
註冊:2014-11-26


不抵抗将军,丢失东北,功过自有判断。
TOP Posted: 10-26 12:52 #1樓 引用 | 點評
浅月


級別:風雲使者 ( 13 )
發帖:3135
威望:323 點
金錢:200410 USD
貢獻:273955 點
註冊:2016-06-23

民族英雄,流芳百世。呵呵。
TOP Posted: 10-26 13:00 #2樓 引用 | 點評
胜利大逃亡


級別:精靈王 ( 12 )
發帖:10846
威望:1100 點
金錢:19480 USD
貢獻:2210 點
註冊:2022-03-22

感谢分享
TOP Posted: 10-26 13:00 #3樓 引用 | 點評

.:. 草榴社區 -> 技術討論區

快速回帖 頂端
內容
HTML 代碼不可用

使用簽名
Wind Code自動轉換

按 Ctrl+Enter 直接提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