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方有的发达国家通过殖民掠夺的大量财富,完成了资本积累,这是历史事实。但西方发达国家并非单纯依赖殖民掠夺起家,其发展历程中结合了殖民掠夺、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等多重因素。
15世纪至18世纪,葡萄牙、西班牙等国通过殖民掠夺获取大量黄金、白银等资源,但这些财富多用于战争消耗或奢侈品进口,未有效转化为产业资本。例如,西班牙在16世纪通过殖民掠夺获得250万公斤黄金和1亿公斤白银,但本土物价上涨400%,导致产业竞争力下降。
英国等国通过农业革命、圈地运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,为工业革命奠定基础。同时,制度变革,如光荣革命后民主制度的确立,激发了社会活力,推动了工业化进程。例如,英国通过《印花税法》等政策调整促进了殖民地经济发展,最终形成全球贸易体系。
西班牙、葡萄牙葡等国将财富消耗于战争与奢侈品,而英法等国通过技术积累和制度优化实现生产力跃升。例如,1750-1820年英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47%,同期西葡仅将5%的贵金属用于本土产业。这种路径差异导致英法成为工业革命的先行者,而西班牙、葡萄牙陷入“财富悖论”。
掠夺性财富积累的不可持续性,在历史进程中已形成鲜明对比。仍以西班牙和葡萄牙为例,两国在16世纪通过殖民掠夺大量攫取美洲金银,短期内积累巨额财富,但未能将资源转化为制度创新或技术升级的动力,最终因经济结构单一、产业空心化而逐渐衰落。
相比之下,法国在非洲的资源控制虽带来短期利益,但缺乏技术垄断能力,导致财富积累难以持续;而多数发达国家通过工业革命后的制度创新如专利保护、资本市场以及技术升级如机械化生产,实现了从资源依赖到知识驱动的转型,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。
这种差异揭示了掠夺财富的脆弱性——它可能加速资本原始积累,却无法构建长期竞争优势;唯有制度与技术双轮驱动,才能实现财富的持续增长。
![]()
![]()
赞(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