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:. 草榴社區 » 技術討論區 » 中国历史周期律的内在原因
--> 本頁主題: 中国历史周期律的内在原因 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
我本英雄


級別:精靈王 ( 12 )
發帖:1394
威望:2327 點
金錢:25066 USD
貢獻:46955 點
註冊:2014-07-04


中国历史周期律的内在原因



1945年,黄炎培先生访问延安,向毛泽东主席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。

一个政党、一个国家。其兴也勃焉,其亡也忽焉。如何才能跳出这个历史周期律呢?

历史周期律,好像是中国历史逃不掉的一个宿命。我们可是有二十四史啊。每隔两百年、一百年,甚至几十年,都要面临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。改朝换代,推倒重来。

而且每次的改变,都伴随着极其惨烈的战争,都伴随着大规模的人口减少。

西汉的时候,我们中国的人口,就已经达到了六千万。但是三国一个乱世,一个改朝换代,人口剧烈减少到不到两千万。

根据《三国志》和《晋书》的统计,甚至不到一千万。60%甚至80%的人口损失啊。

就像曹操在诗里写的那样:白骨露于野,千里无鸡鸣。生民百遗一,念之断人肠。曹操《蒿里行》。

一百个老百姓,只剩下一个还活着了。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,但是我们可以想象。改朝换代的历史周期律,给我们中国的民众,带来了何其沉重的灾难。

我们都喜欢看三国这样的、乱世的故事。那是因为我们把自己、想象成一个枭雄了。想象成曹操、刘备、诸葛亮了。

夫天下英雄,唯使君与操耳。何其的气吞山河啊,何其的激动人心啊。但是不要忘了,我们只是一个老百姓。从老百姓的角度来看,乱世是什么?

我们中国的老百姓,自古就流传着一句话。宁做太平犬,不做乱世人。

因为乱世之中的民众,真的是命如草芥啊,连草芥都不如。它就是鲁迅先生所描述的,想做奴隶而不可得的年代。

如此惨烈的改朝换代,我们中国的历史,为什么就是避免不了呢?我们对历史经验的总结,从来都不少啊,以史为鉴向来就是我们的传统啊。

可为什么还是有二十四史之多呢?甚至有人说,二十四史,就是一部二十四次,跳进同一个坑里的故事。

历史的经验和教训,为什么在这个地方不管用了呢?历史周期律,这个宿命般的循环,我们为什么就是跳不出来呢?

是因为我们的文化有缺陷吗?是因为从秦朝开始,主导中国两千多年的、大一统的制度吗?很多人包括很多的大学者,都是这么总结的。

从这个角度思考问题,那必定会导致一个结论。

我们的传统文化有问题,甚至我们的文明有缺陷。必然会导致一种历史的自卑感,甚至是对西方文明的崇拜感。

因为欧洲的历史,不存在这个问题啊。不能说不存在,这个问题很轻啊。

古罗马竟然延续了一千五百年。西方历史很少有那种、大规模的农民起义。也没有改朝换代所带来的、剧烈的人口减少。

欧洲的人口一直都比较平稳,平稳的增长。没有我们这边的大起大落,动不动减少一半、一大半。

英国一千多年的历史,好像只杀过一个国王,查理一世。而且杀掉这个国王以后,英国人很快就后悔了,又把这个国王的儿子给请回来了。

法国也是一样啊,只杀了一个路易十六。德国、意大利好像都是这样。

欧洲最惨烈的改朝换代,好像也就是法国大革命了。但是法国大革命,送上断头台的,两万人不到,一万七千多人。

一万多人,整个欧洲都受不了了。太血腥了、太残酷了。但是放到我们这边的改朝换代,那就是毛毛雨啊。连毛毛雨都算不上,史书上也就是一笔带过的事。

为什么西方历史,没有这个惨烈的历史周期律呢?难道他们的文明,真的是高人一等吗?

我不这么认为,中国的历史周期律。绝对不是因为我们的文明落后,而是因为我们的文明太早熟了。我们这片土地,开发的太早了。

上学的时候,我们都学过孟子的一篇文章,《寡人之于国也》。寡人之于国也,尽心焉耳矣。

我对这个国家,真的是尽心尽力了呀。东边的老百姓受灾了,我就把西边的粮食调过去。西边的老百姓受灾了,我就把东边的粮食调过去。

孟子怎么说的,你这不叫对老百姓好。五亩之宅,树之以桑,五十者可以衣帛矣。百亩之田,勿夺其时,数口之家,可以无饥矣。

不要打扰老百姓,轻徭薄赋,让老百姓安居乐业。那民间根本就不会有饥荒,自然也就不需要你去救灾了。这才是真正的对老百姓好。

孟子说的对不对?对。仁不仁?仁。儒家就讲究一个仁字嘛。但是如果你读过盐铁论,读过桑弘羊和儒生的辩论,我们就能明白。

儒家思想最大的问题,不是因为它君臣父子,而是因为它迂腐。它是用静态的观点,来看待动态的社会。

三十亩地一头牛,老婆孩子热炕头。这是我们中国民众、几千年来的梦想。也是孟子所描绘的一个、理想的生活状态。

按照古代的粮食产量,在没有化肥、没有农药的情况下。三十亩地是让一大家子,两个老人、几个孩子,过上一个体面生活的最低限度。

这个要求好像并不高,只要统治者不要胡搞,很容易就能达到。但是这种生活状态,它能持续吗?

不能。无论统治者做什么,无论统治者实行怎样的仁政。都是不可持续的,历史周期律是不可避免的。

我有三十亩地一头牛,我的生活很舒适。但是我有三个儿子,分家的时候,一个儿子只有十亩了。他们的生活别说舒适了,吃饱饭都是问题了。

这三个儿子各自又生了三个孙子,再一分家,每家只剩下三亩地了。还能有饭吃吗?没饭吃怎么办?

逃荒啊、流民啊。流民多了怎么办?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就爆发了呀。改朝换代的历史周期律,它就来了呀。

在工业革命爆发以前,一亩地它只能产这么多的粮食。这么多的土地,它只能养活这么多的人口。这个是固定的、焊死的。

而人口的增长可是指数级别的。古代又没有什么技术,可以节育人口,可以计划生育。我前面举的例子,一家三个儿子。在和平年代,那也只是平均水平。

我是八零后,我们的上一代,我们父母的兄弟姐妹。农村的哈,哪一家不是五六个。

无论实行什么样的制度,无论实行什么样的仁政,我能解决这个人口增长的问题吗?我能解决这个人地矛盾的问题吗?

假如我是一个皇上,一个万年不遇的好皇上,爱民如子。

我把皇宫都腾出来,给没有房子的老百姓住,我自己住茅草屋。山珍海味一概不吃,我留给灾民吃。我自己啃馒头、啃红薯、啃咸菜。

我能解决人多地少的问题吗?我能解决老百姓无地可耕、无饭可吃的问题吗?我能解决人口指数级增长的问题吗?我能跳出这个改朝换代的、历史周期律吗?

依然不能。顶多顶多也只能把这个问题,缓解一段时间、延后一段时间而已。

在古代的生产力水平下,这个问题只能通过一种终极的方式解决。改朝换代大规模的农民起义,大规模的战争,消耗掉一半以上的人口。

人少了,地自然也就多了。那剩下的老百姓,自然也就有地可耕、有饭可吃了。

一个新的朝代开始了,一个新的盛世也开始了。然后重新开始下一个循环,每一个朝代基本上都是这样。

这个历史周期律,跟我们的文化没有多少关系。无论我们实行什么样的制度,在工业革命之前,这个问题它都是无解的。

那欧洲为什么能够跳出这个规律呢?

不是因为他们的传统文化更优秀。而是因为他们开发的晚,他们的规模小。他们从来都没有遇到过,像我们这样严重的人地矛盾。

春秋战国时代,欧洲的希腊文明开始了。希腊可是欧洲的一个、边陲的弹丸之地啊。希腊之外的绝大部分的欧洲。英国法国德国,包括意大利,还都是没有开发的莽荒之地。

汉朝的时候,意大利开发了,罗马崛起了。但是也只是开发了一个南欧而已。

西欧北欧,德国英国波兰还都是一片原始森林呢。连法国这么肥沃的土地,也只是开发了南边的一小块地方。

宋朝的时候,西欧开发了,人口大规模增长了。明朝的时候,土地开发的差不多了,欧洲开始出现人地矛盾了。

如果没有意外,欧洲将会跳进那个、跟我们一样的。人地矛盾的、不可解决的历史周期律。只不过比我们晚了一千年而已。

但是欧洲它走了狗屎运啊,欧洲的那个老天爷,它眷顾欧洲啊。正在这个历史的关口,大航海误打误撞发现了美洲,发现了一片新大陆。欧洲的人地矛盾,有了终极的解决方案,移民。

我们中国古代的老百姓,如果没饭吃,只有两条路。要么饿死、要么造反。但是欧洲的穷人,它有了一个崭新的选择,去新大陆。

美国刚刚独立的时候,人口只有两百多万。但是二战结束的时候,有一点五亿,增长了五十多倍啊。

而且这个时候的美国,将近90%都是从欧洲过去的白人啊。这还没算加拿大、澳大利亚、巴西、阿根廷甚至南非。欧洲人的选择,太多了。

如果我们有欧洲那样的条件,我们同样也不会存在、历史周期律的死循环。我们的历史将会这样进行:

春秋的时候,中华文明在关中平原、西安这一小块地方崛起了。剩下的90%的土地,包括河南山东在内,都是一望无际的,没有开发的原野。

汉朝的时候,开发到河南了,但是也仅仅开发了河南。就像欧洲的罗马帝国,也仅仅开发了南欧而已。

宋朝的时候,扩张到长江流域了。只要人口过剩,就会有新的土地让你开垦。

明朝的时候,开发到广东了、岭南了。土地开发到极限了,人地矛盾开始出现了。但是郑和下西洋,一不小心发现了美洲。回来的时候,又跑偏了,路过了澳大利亚。

这些都是属于我们的,一望无际的肥沃的土地。我们的老百姓没饭吃,再也不用九死一生的去造反了。

坐船,向东方出发、向南方出发,那里是永远都开垦不完的新大陆。古代社会人地矛盾这个根本的问题,彻底的解决了。

大规模的农民起义,什么农民起义?历史周期律,什么历史周期律?

黑格尔曾经说过,中国古代没有历史,只有往复循环的王朝更替。黑格尔说的这句话,确实有一定的道理。

但是千万不要因为这句话,千万不要因为这个、二十四史的历史周期律,就全盘否定我们的历史和文化。就对西方的传统、产生那种莫名其妙的仰望。

我们的文明太早熟了,我们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。人口就达到了六千万的、古代社会的巅峰。我们这片土地,开发的太早了。而我们的地理条件,又限制了我们的文明。

黑格尔不理解我们的处境,那是因为欧洲人,从来都没有面临过,跟我们一样的困境。

如果我们的祖先,拥有欧洲那样的环境,拥有欧洲那样的机遇。我相信,我们的文明,一定也可以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。

赞(5)
DMCA / ABUSE REPORT | TOP Posted: 10-24 13:57 樓主 引用 | 發表評論
金小妹


級別:光明使者 ( 14 )
發帖:5611
威望:8982 點
金錢:12382 USD
貢獻:125246 點
註冊:2023-03-03


改不了了
TOP Posted: 10-24 14:00 #1樓 引用 | 點評
梦幻泡影


級別:俠客 ( 9 )
發帖:1862
威望:217 點
金錢:6462 USD
貢獻:46 點
註冊:2012-08-13

潮起潮落
TOP Posted: 10-24 14:00 #2樓 引用 | 點評
餐企服务商


級別:騎士 ( 10 )
發帖:3753
威望:376 點
金錢:6048 USD
貢獻:0 點
註冊:2024-10-11

感谢分享 
TOP Posted: 10-24 14:14 #3樓 引用 | 點評

.:. 草榴社區 -> 技術討論區

快速回帖 頂端
內容
HTML 代碼不可用

使用簽名
Wind Code自動轉換

按 Ctrl+Enter 直接提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