没用人的一生
记得小时候,曾经看过一本高尔基的小说,名字大概叫做《没用人的一生》,小说主人公怎样的没用,我倒是记不得了,只是这个书名让我印象深刻,还是中学生的我,下定决心,决不做一个没用的人。
长大以后,逐渐明白了,虽然芸芸众生,浑浑噩噩者众,但要说他们没用,倒还真不是,那些普普通通的百姓,虽然每天干的事儿,未必都有益于国计民生,但却也在创造社会财富。即便是活儿干的不好的工人,有点懒的农人,不怎么称职的医生和教师,人家也多多少少做了点事儿。但是,我这个大学教文科的老师,教出来的学生,但凡进了机关或者国企,看起来前程不错的精英,一辈子陷在文山会海之中,一年一年地熬下来,写了不知道多少文字,跑了不知道多少的腿,开了不知道多少的会,虽然个人混到了一定级别,但所干的事儿,似乎一点用处都没有。
给这个社会增加了财富吗?没有。给社会添了精神产品吗?也没有。甚至,他们干过的事儿,连他们自己都不记得了。唯一记得的,是给某些领导写讲话稿,碰到稍微生僻一点的字,就得用同音字代替。讲话稿看起来,错别字满篇。
当然,除了极个别有个性的人之外,他们大多数,都适应了这样的生活,适应了这种没用的消耗,耗到两鬓微霜,然后退休,看着自己比在企业的同学退休工资高,一股满足感油然而生。
当然,他们在岗的时候,一般来说,是很忙的,而且,我也没有听说我教过的学生中,有哪个以权谋私,进了监狱的。机关里的工作,就像红楼梦里的贾宝玉,无事忙,加班熬夜,是家常便饭。如果碰上个别领导,下班不走,饭点还不走,非得到晚上七八点才下班,那么大家都得跟着,整个大楼,灯火通明,忙什么呢?反正有事,年复一年,月复一月,日复一日,没完没了的事儿。
所以,那些初入机关的学生,我都会告诉他们,接到任务你们千万别着急完成任务,机关的事儿,永远没有完成时。
没有完成时的工作,就这样耗尽了一茬又一茬年轻的生命,说起来,他们都是大学里的好学生,品学兼优之辈。我有一个在总工会工作的研究生,一次兴奋地告诉我,他们单位举行了一次散文比赛,她得了第一。我说,这大概是你唯一展示才华的机会了。
赞(7)
|